欢迎来到F600创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F600创业网

> 商机资讯>创业故事

品读赶集网背后的创业人生 分享他的成功经验

2021年07月16日 14:19 来源:创业故事
【提要】: 赶集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自2005年赶集网建立以来,赶集网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一跃成为中国目前较大的分类信息门户网站,它为用户提供了旅游休闲、招聘求职、车辆买卖等各方便服务信息。这一个网站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创业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文章的内容吧。

 

   赶集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自2005年赶集网建立以来,赶集网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一跃成为中国目前较大的分类信息门户网站,它为用户提供了旅游休闲、招聘求职、车辆买卖等各方便服务信息。这一个网站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创业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文章的内容吧。

 

   像大多数回国投身互联网创业的人一样,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在2004年底的打算,是把自己当时用得正顺手的网站Craigslist复制到中国去。这个网站类似于无需预先登录的BBS,用户能在上面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找工作,杨浩涌就曾用它卖掉了自己的吉他和沙发。

 

   现在来看,杨浩涌的确幸运地赌对了一个好方向。如今在全美的手机搜索中,排名靠前的不是Google,而是Craigslist这家分类信息网站。虽然这个技术简单的网站基本都是文本信息,但按所有英文网站的浏览量排名,它排名第7位。像大多数“复制者”一样,杨浩涌也做足了适应中国本地市场的功夫,但结果依然让人意外。

 

   但这家美国的出网站只有40多名员工,办公楼仅是一栋3层楼的公寓。而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华夏科技大厦里,赶集网已经占据了半层楼的空间,两大间办公区里坐着300来名员工。

 

   赶集网与它的美国样板Craigslist太不一样了,后者靠40个人就收益上亿美金,而赶集网10倍的员工。像大多数回国投身互联网创业的人一样,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在2004年底的打算,是把自己当时用得正顺手的网站Craigslist复制到中国去。这个网站类似于无需预先登录的BBS,用户能在上面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找工作,杨浩涌就曾用它卖掉了自己的吉他和沙发。虽然这个类似BBS的网站简单,但当时的用户数和访问量都已经很大。

 

   在创业气氛浓厚的硅谷,杨浩涌此前的4年间也雄心勃勃地组过团队、写过数次商业计划书、见过VC,但通常在一次见面后VC们就了无音讯。但当他这次拿着复制Craigslist的点子去找风险投资人时,投资人次表现出了兴趣,并建议他赶紧回国,着手这个需要的启动资金并不高的项目。

 

   拿着从朋友那儿凑来的10万美金,杨浩涌在2004年12月底回到北京。在美国呆了5年,“对中国互联网一点儿都不懂”的杨浩涌开始几乎原原本本地把Craigslist搬了过来,这个网站一开张就有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分站,还有包括交友、票务在内的8个类别。但按照杨每个月花5万、先坚持16个月的预算计划,这家资金紧张的小公司这时只有10个员工,只能匀出两个人在网站论坛上发“我在赶集网租到了房子/卖掉了电视”之类的推广帖。人力有限而目标太多,导致每个类别的推广力度都不够,都只有少量帖子,访问量增长缓慢。

 

   原本以为自己是市场首入者的杨浩涌发现,当时不仅已经有一家叫做“站台”的分类信息网站做得不错,而且新浪和eBay都正在进入这个领域。杨浩涌的赶集网在2005年2月正式上线后不过一两个月,与它面貌相似的网站就已经多达两三千家。

 

   这正是赶集与作为分类信息网站z的Craigslist所处环境较大的不同。1995年成立后,Craigslist在头5年内一直没有收入,也就没有看到商业利益,也没有继而跟进的模仿者与其争抢用户。但杨浩涌却无法以不徐不疾的态度来经营赶集,他考虑如何超越一大批同类型的对手,抢先把人气的雪球滚起来。

 

   作为Craigslist用户的杨浩涌琢磨,人们之所以爱上Craigslist,是因为他们想干某件事时,这个网站的这类信息足够多和有效。杨浩涌此后开始只把人力投在人气旺的三个类别:租房、二手、交友。

 

   这个“爱玩儿”的耶鲁毕业生也颇有机智,他在国内读大学期间,就干过组旅游团、包电影院卖票之类的事情。他并未像Craigslist的创始人Craig那样,靠免费发送由自己列出的旧金山吃喝玩乐信息来慢慢积累人气。考虑到潜在用户多在小区和高校里,杨浩涌带着员工,从海淀到朝阳,给小区居民发放背后带有在周围修电器、搬家等服务电话的宣传卡,给高校每间宿舍派送背后印有空白课表的宣传单,用这种老式办法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扫荡过去。

 

   这类做法见效明显,杨浩涌发现,每发完一千张宣传单,赶集网的新访问者就会增加数百个。由于这类走街串巷的事情只能在北京做,杨浩涌干脆把精力集中在北京,而在上海和广州网站发帖推广的事情停了下来。

 

   半年以后,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已经很明显。虽然赶集网的总访问量在分类信息网站中并非较大,但其北京地区的用户访问量则是稳居。杨浩涌的逻辑—再花同样多的钱,赶集网就能把这个成绩复制到下一城市—也打动了不少VC.这对赶集网至关重要,因为当它打算扩展到全国时,有多少钱、能投入多少广告,几乎等同于能引来多少新用户。

 

   当时,恰巧Google正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政府彼时还不允许外资公司拥有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牌照,Google因此需要一个中国合作伙伴。杨浩涌在Google工作的两个朋友,也是赶集网初的两个筹资人,很快就为两方搭上了线。Google和这名在硅谷工作过的耶鲁毕业生聊得很投机,2006年初,双方成立了一家叫做谷翔的合资公司,运营Google.cn域名。赶集网则可每年从这家合资公司的收益中分得一部分。

 

   这使得赶集网再无生死之虞,所得资金不仅足够维持运营,而且能做更多推广,更意外的好处是,它因Google而获得了一定的度。2006年,赶集进入了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城市。每进入一个新城市,赶集都先在这个城市的地方网站上遍洒广告,再跟踪访问量源自什么网站,逐步在半年后收缩为仅在少数效果好的媒体上投广告。

 

   在这个短期内无钱可挣的行业里,绝大多数分类信息网站则由于缺乏资金和推广而荒芜。如今,全国性的分类信息网站已经不到10家。除了推广费用更高外,在中国进行这门生意的艰难之处在于,所需的人力成本也更多。

 

   赶集和Craigslist的用户们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在乎的事情就是信息是否足够多,以及真实有效。以租房为例,除了上赶集、58同城这种网站外,期盼找到个人房源的人们还愿意在水木BBS的租房版、豆瓣的租房小组这种连朝阳区海淀区都不分的地方,一页一页地翻找帖子,就是因为中介更少、信息更真实。

 

   这件事情是如此重要,以至于Craigslist的创始人Craig将CEO职务转任他人,自己作为一名专职客服人员,每天花8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另外4个客户服务代表把商业广告和恶意信息一一删除。

 

   但杨浩涌就没那么好命。以租房信息为例,在美国,成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意味着他有远高于个人租房者的信誉,因而没有人愿意冒充个人。但在中国,房产中介们向来口碑不佳,并且因为要收中介费而招人讨厌,他们因而更愿意冒充个人发帖。而且,发布招聘信息,向应聘者先收几百块报名费,而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骗子,在中国也更多。

 

   由于发帖量与自己的生计紧密相连,中国虚假信息发布者的手段也更加高明。赶集网初上线时,为了降低虚假信息,开发了通过电话号码识别中介和商家的系统。而后中介们开始每月都买一串不同的电话号码,再做呼叫转移,转到自己的手机上。当赶集通过检测同一IP地址的发帖数量,以辨认中介时,中介们又有新办法:所有人先把帖子内容敲好,然后拔掉网线,再由一个人发令,同时插上网线、把帖子发出去—通过钻赶集此前每两分钟才对IP地址扫描一次的漏洞,这批帖子得以同时鱼贯而入。

 

   比Craigslist晚成立10年的赶集网渴望新的帖子,因而并不删除房产中介广告一类的商家信息。但即便仅删除冒充个人的虚假信息,以及骗子们的恶意信息,赶集网的审帖队伍也多达四十多人,而不是四五个人。

 

   发现这类漏洞多只能靠客服接听用户的反馈电话。客服们每天都会把这类漏洞转交给产品经理—能做多少改进、减少多少投诉,就是对产品经理的考核标准。在赶集网开始销售置顶帖位置后,除了查验商家的证照外,如果有骗子成为赶集的客户,拉来这笔单子的销售则会被罚没奖金,一名被发现协助客户伪造证件、当时销售额在全公司排名前三的销售员甚至被开除。杨浩涌在网络安全厂商Juniper工作过的背景,以及对技术的看重多少帮了些忙,这使赶集能更多地靠计算机识别恶意信息,而非人力,“不然我们审帖子的编辑就不是40人,而是400人了。”

 

   而在销售环节,更好的技术也帮不了什么忙。但与至今都没有销售员,靠客户自动打钱上门的Craigslist不同,在中国,中小商家对成本更为计较。刚入行一年多的搬家师傅古道光称,为了自己的帖子能在赶集网上排得更靠前,他一年下来花掉了2000多块。是他去年心疼的一笔花销。如果不是赶集网的销售连连给他打电话,他下不定投钱的决心。

 

   在中国,所有从企业用户处获取收入的成功网站,比如百度、阿里巴巴,甚至赶集的前合作方、在国外并无销售代理的Google,都已经证实,生意额靠销售员拉动。杨浩涌承认,自己也梦想像Craigslist那样坐地收钱,但明白这在中国并不现实。深知这一点的他在2009年底才慢腾腾地推出了客户自助缴费系统,这比这家网站招聘个销售的时间晚了一年多。

 

   赶集网在2007年招聘了几名销售员,开始尝试销售。一年后,认为自己的流量和用户数已经足够大,也证实了从房产、招聘、生活服务上确实能招来客户后,赶集网招聘了20多名销售,并在一年后扩展到近40人。

 

   2009年上半年找到新的风险投资后,赶集网打算快速扩张,来证明自己的投资价值。但投资蓝驰创投提醒杨浩涌,快速增加人手常会带来危机。对每单生意只有几百块的赶集网来说,每一点销售额的增加都伴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杨浩涌称一个老手能创造的销售额,通常是新人的3到4倍。

 

   自称是个“技术派”的杨浩涌并不长于销售。在快速扩招销售员之前,他先从阿里巴巴挖来了“诚信通”产品线华北区销售总监周广印。周广印发现,赶集此前的销售多靠个人努力,但缺乏经验分享的机制和习惯。他要求老销售把自己的经验记录成文,并打算从中找出培训讲师;新销售除了会接受一整个星期的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培训外,此后每天早晚各有15分钟和半小时的时间,用来分享经验。这种做法颇有成效,销售额的增长与其人数的增加速度相仿。

 

   但近200名销售中,仅北京市场员工就占去了一大半。杨浩涌打算未来发展代理商,来解决销售员太多的问题,但至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赶集网将像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自己做直销。

 

   这意味着赶集网将招入更多的销售员。在其现有的办公楼下,赶集网又新租下半层写字楼。这两个还搭着粉刷墙壁的木梯、看不出有什么特点的房间,已经有了与其楼上的单元的相似之处,就是阔大。

 

   通过案例的详细叙述,我们了解到赶集网的成功与创始人杨洁勇的睿智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杨洁涌的创业经历和其他创业经历一样平凡,但他让我们知道平凡的创业中也有的人生。希望你能汲取他的创业成功经验,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注意:本站所有品牌加盟项目 的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区域和经营模式等信息,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页面下方【免费留言】或来电咨询,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加盟资料和最新项目推荐!

热门项目推荐

悠百佳休闲食品

行业:休闲食品启动资金:10~20万

喜惠福便利店

行业:便利店启动资金:5~10万

自助洗衣加盟

行业:干洗店启动资金:3~5万

创业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