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果在市场中非常常见,但实名制卖水果一定没听说过吧。听说过上网实名制,你肯定没听过。这两天,北站西一路的菜市,一名龙泉果农谢家胜就尝了次鲜,给他的水果取了个新名字,也叫“谢家胜”,搞起实名制卖水果。老谢的道具很简单,一张身份证,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效果却不赖,水果一上午就卖完了。一起看看他的创业故事吧。
前天上午十时许,北站西一路菜市内,摊贩们排成一溜儿,一家锅盔店旁一个小水果摊却有些显眼:两个竹筐里放着枇杷和桃子,果子上却放着一张白纸和一张硬纸板,纸板上写着“良心水果,爱心种植,自产自销,实名销售”。那张白纸上却是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主人名叫“谢家胜”,旁边还写着大大的手机号码。
“我的身份证在这儿,认得它就找得到我。”男的吆喝很有特色,很快有人围上来,“卖水果还实名制?”“恩,要不要看身份证嘛。”说完,男子掏出身份证说,他就是身份证上的谢家胜,是龙泉一名果农。没人接过男子掏出的身份证,但记者对比发现,身份证和复印件显示,眼前这名男子就是谢家胜。老谢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他就从自家果园里摘了新鲜桃子和枇杷,挑着担子坐公车到了火车北站,本想到人多的菜市场内卖水果,但可能由于价格有点高,一个多小时都没有生意,他这才想出了实名制卖水果的点子。
“良心水果,爱心种植,自产自销,实名销售。”老谢吆喝开来。卖水果还搞实名制?有人立马围上来看稀奇。
正是吃枇杷的时节,摊子迎来名男买主:“枇杷咋个卖?”老谢说:“枇杷7元,桃子3元。”“别个的都才五六元哦。”男买主看到旁边一家摊子标价更低,挪开了步子。又有一名大姐蹲下来:“可不可以尝?”老谢爽快答道:“尝嘛。”尝了果子,大姐又发话了:“你这个枇杷又不大,咋个要7块?”“自己种的,没有乱用化肥。”谢家胜说,他住在龙泉驿区龙泉湖1组,家里有个果园,一家人都在种琵琶和桃子,之所以卖价高是因为果子总共才几亩地,产量小。
至于为何要实名卖水果,老谢说,以前的果子都是便宜卖给批发商,这次他次挑到成都来零售,人生地不熟的,这才出了这个办法。“觉得不好吃,可以直接来找我。”他说,他的果子好吃,了无害,即使公布了个人信息,也不怕有人找麻烦。同时,向买主公布个人信息,更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尝过枇杷后,之前那位大姐要了两斤,竟还开始向旁人。“味道不错,买嘛!人家是良心种植,身份证都在这儿!”“也给我来两斤。”马上又来了第二位买主,摊子前一下热闹了,只见老谢不停掏出塑料袋和秤杆。筐里的果子逐渐见少。记者看到,同一菜市里,卖枇杷的摊贩还有四五家,老谢的价格基本要贵一元多,但依然有不少人前来购买。相比之下,其他摊子就有些冷清了。不过,买主基本都是尝过的,或得到其他人的。看来,果子好吃才是老谢受宠的主要原因,还有几位市民则说,看到人多过来看看咋回事。
生意好了,老谢话也变多,说起了他的种植方式,用的是营养的人畜粪便,这点只有他这样的小规模家庭种植能做到。别人一年施四次,他施两次,化学物残留少。
“果子太大都是泡的‘膨大素’。”老谢还说,如今水果行业的“潜规则”多得很,举常见的“膨大素”来说,市面上的“膨大素”各种各样,目的只有一个———让果子变得异乎寻常的大,正常枇杷一个一两左右重,用了“膨大素”的要长到二两到三两。实施过程就是,果子还在枝头时,每隔一周用“膨大素”浸泡果子,接连泡三四次后,果子就迅速吸收水分,长得更饱满,又诱人又压秤。不过,这样“泡出来的果肉松垮垮的,果子味道也淡。”
前天下午二点,两筐果子都卖空了,数着包里二百多元收入,谢家胜满意地坐上回龙泉的公车。记者看到,老谢也是当天菜市内早卖完收摊的果农。昨天晚上,记者拨通老谢的电话,老谢的声音传来:“生意好,每天都卖得完!”当被问到生意不错的原因,老谢总结道:“可能是我亮出身份证,别人信任我吧,如今重要的就是诚信。”老谢还说,这周末,他还要带着更多的果子到成都来,依然是实名制销售。
故事中的案例告诉我们,21世纪的生活就需要改变,需要创新,卖水果都能弄出个实名制来,你还在等什么呢?希望你有创业的想法,有创新的点子,让你的事业获得更加美好的成功。
相关资讯